遗传学的进展使人们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,2014年WHO又对其分型方法进行了修订,修订版根据是否存在细胞不典型性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2类:
1、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;
2、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(EIN)。
两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。
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I型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,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很少发展为子宫内膜癌(1% - 3%)。
相关危险因素
1、月经异常因素(如年龄大或绝经后、不孕不育、初潮早或绝经晚、无排卵、绝经过渡期及多囊卵巢综合征);
2、医源性因素(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治疗,他莫昔芬);
3、合并疾病(如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病或林奇综合症等)。
临床表现
1、症状
绝经前妇女的症状有异常子宫出血(如月经的规律性、频率、经期长度、出血量的异常)和经间期出血。
在一项对绝经前妇女的系统回顾中,经间期出血比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更高。
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,任何绝经后阴道出血都需进行进一步检查。
2、体征
体格检查可能无异常,仅表现为体重指数(BMI)升高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。
应常规进行子宫双合诊,如有需要,完善细胞学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。对于绝经后出血,建议常规行子宫内膜取样。
标签: